《菩薩行三十七頌》淺釋(一)

     FB_IMG_1469989644242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美桑波大師 造頌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香格瓊哇尊者第四世多扎信雄仁波切 淺釋

 

本論分為三大科判:A1.初義;A2.論義;A3.結義。

A1.初義:(B1.題義;B2.禮供;B3.誓願。)


B1.題義:
《菩薩行三十七頌》是薩迦派高僧圖美大師(1295-1369)的傳世之作。
圖美大師全名額曲圖美桑波,意為無著賢,是薩迦派歷史上卓有建樹者之一。大師出生於西藏薩迦寺附近的札迦,父名滾丘巴,母名布卓。五歲開始學習語文、經典,十四歲受沙彌戒,十五歲起先後到著名的伯東埃寺與薩迦寺學習經論,精通了大小五明與三藏經續。二十三歲時已因出色的辯論才能,而被稱為「辯經無比尊」,深受各方大德的佩服和讚嘆。三十歲時受比丘戒,三十九歲至四十二歲應邀至伯東埃寺大轉法輪,培育出很多出色的弟子。四十三歲起在額曲秋宗山洞(意為銀水寶窟)閉關靜修,歷時二十多年,獲得至高成就。以他修菩提心的力量,在他的周圍,出現了諸如猛獸與野兔一同嬉戲等的感人場面。七十四歲在靜坐中入定圓寂。

圖美大師一生致力於菩提心的弘揚,留下了大量關於菩提心的教言,著名的有《菩薩行三十七頌》、《入菩薩行論釋——妙解大海》等。

《菩薩行三十七頌》是圖美桑波大師將自己修行菩薩道的經驗,以及經教中所宣說種種修持菩薩行的法門,擇其精要歸納所寫成的三十七個偈頌。其內容詳盡的闡述了一個發菩提心的大乘佛子所應具有的正知正見,為學佛者樹立了言行道德的規範,對佛弟子的修行來說,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本論是西藏佛教四大教派所共同推崇的基本課程,為學習一切佛法的前行,若作為修持的儀軌經常念誦,則能使心中自然地生起菩提心,而消解任何遇到的障礙,可見此法門的重要性。

 

B2.禮供:(C1.略言;C2.廣言。)
C1.略言:
敬禮觀世音菩薩
因菩提源於慈悲心,而觀世音菩薩為一切諸佛大悲菩提心之具體化現,任何眾生只要聽到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內心即種下解脫的種子,又本論作者圖美桑波大師的本尊即是觀世音菩薩,故於論前首先頂禮觀世音菩薩。

C2.廣言:

雖見諸法無來去,唯一勤行利眾生,
上師觀世音尊前,恆以三業恭敬禮。
觀世音菩薩已經證悟諸法本性,親見諸法實相——不生不滅,不斷不常,不一不異,不來不去,是超越世間一切分別念,遠離種種戲論的空性。然凡夫眾生因不悟實相,生顛倒想,故流轉六道,受無邊苦。菩薩知悉有情受苦,由迷惑而生,因此生起悲心,顯現各種方法,精勤勇猛地行利他,欲令其出離,這是菩薩發願留在娑婆世界的唯一目的。故在殊勝的根本上師以及觀世音菩薩前,作者圖美桑波大師以自己的身、語、意三門恆時恭敬頂禮。
本頌是對觀世音菩薩讚禮其智慧與方便:了知諸法非自性有,由因緣而生,即是智慧;具大悲心緣諸有情,令出離眾苦,即是方便。

 

B3.誓願:
正等覺佛利樂源,從修正法而出生,
修法復依明行要,故當宣說菩薩行。
世間所有的暫時利益與究竟安樂皆來源於圓滿正等正覺的佛果,能得如是殊勝成佛覺位是由修持正法而證得的,而修持正法則首先必須明了修持的方法。對於一個想如實修學大乘正法的佛弟子來說,即須明了修學菩薩道的方法。因此,圖美桑波大師誓願為修持正法者宣說菩薩應有的行為。

A2.論義:(B1.前行;B2.正行。)

B1.前行:(C1.觀想暇滿人身難得;C2.離三毒根源之家鄉;
C3.功德之源依止寂靜;C4.觀無常而捨棄今世;
C5.遠惡友修道無違緣;C6.修道順緣依止善師;
C7.入佛教之門為皈依。)

 

C1.觀想暇滿人身難得:
此生幸得暇滿船,自他須度生死海,
故於晝夜不空過,聞思修持菩薩行。(一)


獲得八有暇十圓滿的人身是極為珍貴難得的,這個暇滿的人身就猶如一艘大船,依靠它才得以渡過生死輪迴大苦海。為了使自己及一切眾生能度脫生死苦海,故應珍惜這一難得而又短暫無常的人身,在晝夜六時中恆時不懶惰、不散亂地精進,聽聞正法,如理思惟,實際修持。因為一切有意義的事情中,聞、思、修最為殊勝,這也是佛法的根本所在。真正的修行,即在聞、思、修教法。聽聞教法時,宜思惟發心,有所聞受,立刻實行,不應令三者有所分或有所失。

 

C2.離三毒根源之家鄉:

貪愛親方如水盪,瞋憎怨方似火燃,
痴昧取捨猶黑闇,遠離家鄉菩薩行。(二)


因為住在家鄉,對親人經常會產生貪愛心,這貪愛心就像動盪的流水一般,將自己沖向輪迴的苦海;而對怨敵則生起猛烈的瞋憎心,這瞋憎心就如燃燒的烈火一樣,將自己所種下的一切善根完全燒毀。由於忘失了正知正念,愚痴不明,對因果善惡無法正確取捨,以致滋生邪見,就如同跌落在黑闇的深淵之中。這些貪、瞋、痴三毒的根源,就是家鄉。住在家鄉,會令心生種種過失,所以佛子菩薩應當遠離家鄉而修行。
依以前高僧大德開示的標淮,上根者應遠離家鄉一年的路程,中根者要遠離家鄉一個月的路程,下根者則離家鄉至少要走四天。貪與瞋生起許多不善和痛苦,為一切妄惑中最主要者,而二者由痴而來。遠離家鄉,重點在於守護自心,遠離障礙修持佛法的地方。如果離開家鄉到另一個地方,結交新朋友,又生貪與瞋,亦無有益處,故應將貪瞋代以慈悲,思惟利益別人。

 

C3.功德之源依止寂靜:
遠惡境故惑漸減,離懶散故善自增,
心澄於法起正見,依止靜處菩薩行。(三)


遠離惡境是指遠離不利於聞思修的不良環境,而後依止寂靜祥和之處。由於沒有貪、瞋、痴等三毒煩惱的外緣,自然俱生的無明惑業就漸漸地減滅,又因努力精進修行,沒有懶散、放逸,善業自然逐漸增長,心意自然調柔而澄澈,能以智慧抉擇斷除疑惑,融入於正法之中,從而生起殊勝的定解。
靜處具有減惑、增善和生起正見的功德,歷代的高僧大德都是依止靜處才有所成就的。所以,佛弟子應該依止上師和靜處而修行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C4.觀無常而捨棄今世:
常伴親友還離別,勤聚財物終棄捐,
識客且遺身捨去,捨現世心菩薩行。(四)


人有生必有死,在死的時候,自己一生中的親戚朋友都必須從此分離,由於受到各人業力的牽引,有的轉生善趣,有的轉生惡趣,差異極大,今生中交往結伴只不過是短暫的相聚,無常到來,不得不各奔東西,很快就分散了。辛苦一生,費盡心機,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財物,死亡來臨時一分一毫也帶不走,全都遺留在人間。甚至連自己生前最珍惜寶愛的色身,在靈知心識遷移之時,也不得不捨離。所以,應好好思惟觀察,體會無常,了知世間上的一切沒有什麼可貪戀的,捨棄貪求現世之心,不求此生的名聞利養,不為世間八風所動,斷除一切執著分別念,從當下起盡力精進修持正法,這就是佛子菩薩所應當實踐的。

 

C5.遠惡友修道無違緣:
伴彼若使三毒長,並壞聞思修作業,
能轉慈悲令喪失,遠離惡友菩薩行。(五)


對一個尚未成就的修行者來說,必須遠離惡友,否則修行不會增上,反而增長自己的貪、瞋、痴三毒煩惱,並且障礙聞、思、修等善行,令成就退轉。與惡友交往,自己的一切善根以及慈悲心、菩提心,都可能完全喪失滅盡,正所謂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因此,在結交朋友時,必須小心謹慎,詳加觀察,甚為重要,否則將使自己退墮,失去一切。
學佛修道最大的違緣和障礙,就是邪師惡友。當然,現在人心多為不善,要完全做到不交惡友這一點不容易,故應經常提醒自己,如此才會有益自己,同時對惡友仍須保持平等心,但不可受其影響。

 

C6.修道順緣依止善師:

依彼若令惡漸盡,功德猶如初月增,
則較自身尤愛重,依善知識菩薩行。(六)


依止善知識,以其引導及加持,能使自己精進於聞思修,消盡往昔所造的種種罪業,戒定慧等一切功德,也會如初一至十五的上弦月一樣,逐漸地增長乃至圓滿。對一位能使自己滅盡罪過、增長功德的殊勝善知識,珍愛之心當勝過自己的生命,對於自己的身心,每個人都倍加珍惜愛重,但對於金剛上師及殊勝的善知識,念其恩德,更應勝於愛重自身。修行人若欲得解脫成就,必須依止善知識,愛重善知識,善知識在自己修行中甚為重要。
未依止善知識之前,首先必須仔細地觀察,只有自己從心裡真實地生起了不變的信心,然後再去皈依求法,不要人云亦云。如果未經觀察,即盲目依止,過後心生悔恨,口出怨言,誹謗上師,將造成極大罪過,故對一個修行人來說,已依止了上師後,千萬不能再對上師有另外的觀察,否則一定會害自己的。

 

C7.入佛教之門為皈依:
自身仍陷生死獄,世間神等誰能救?
故於依止不虛者,皈依三寶菩薩行。(七)


真實不虛的皈依處是佛法僧三寶,而不是世間的天神、地神、護法神等,因為他們自己還未從生死煩惱中徹底解脫出來,仍束縛在輪迴中,有什麼能力救護我們呢?世間神力皆是有漏,有漏即無常,無常皆有苦,終歸後患無窮,流轉不息,因此不能把他們作為究竟的皈依處,永遠真實不欺的唯有佛法僧三寶,至心皈依三寶方可得到究竟的解脫,故每位佛弟子應誠心誠意地皈依三寶。
作為佛門弟子應時時刻刻從內心深處衡量自己是否真實皈依?如果自己沒有徹底皈依,將會是如何?當遇到違緣或外道時,是否能自然而然地祈禱三寶?皈依是一種決心和信心,不是暫時的依託,唯有真皈依真修行,才能得到解脫,故佛子當至心皈依佛法僧三寶。

 

 #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文化藝術館 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 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 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 #第三世多杰羌佛 #多杰羌佛第三世 #佛教正法中心 #佛教 #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 #第三世多杰羌佛獲得世界和平獎 #第三世多杰羌佛不收供養 #第三世多杰羌佛返老回春 #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 #第三世多杰羌佛妙諳五明 #第三世多杰羌佛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 http://www.hhdcb3office.org/
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Cultural and Art Museum http://www.hhdcb3cam.org/htmlpages/
古佛降世 第三世多杰羌佛 http://tbdcbts.blogspot.com/
第三世多杰羌佛南台雨露 http://stdpamail.blogspot.com/
慈悲的佛陀第三世多杰羌佛 http://enlightenyourpath.blogspot.com/
世界法音出版社 http://www.worlddharmavoice.com/
德吉白珍佛學會http://dgbjcenter.blogspot.tw/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德吉白珍佛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